前言:這篇文章是在5月初就動筆寫下的了,最初的起因是一個不時會留言跟我聊天的朋友問我,說她覺得生活有些茫然,很想大學休學一年出去打工度假尋找人生的意義,她問我的意見如何?我也把這個問題拿來和歐約翰先生討論,他說很好啊,會是一個難得的經驗。
想到也有不少人問我關於打工度假的事情,所以我就決定乾脆寫一篇文章一次回答好了,但是當我大約寫完這篇文章後,我又覺得有些不妥就擱下了。直到前幾天有另一個朋友寫信跟我說,他已經休學出國打工度假一段時間了,但是他覺得自己迷失了方向,去到了那裡,不自覺把重心都放在工作和存錢上頭,與他原先想出國打工的初衷和夢想背道而馳了。
於是我跟他說,啟程往下一個地方前進吧,找回當初喜歡旅行的心情,再待下去,勇氣都消失了。
★
我知道出國打工渡假是現在很多年輕人的夢想,讀著網路上一篇一篇異地打拼的文章分享,看著身邊朋友一個一個乘著夢想的羽翼起飛去尋找人生的目標,可是此刻的自己,或許是因為家庭的因素、工作的因素、愛情的因素而無法立即成行實現夢想,只能坐在原地猶如困獸之鬥或是等待時機的成熟。
蔣勳在「◎人需要出走」中說:『但是動機是比能力重要的。沒有動機,根本就沒有出發點,連起跑點都沒有。』所以,只要你有「動機」,而且願意堅持下去,有一天還是可以起飛去築夢的。
有很多人,當初只是覺得出國打工度假旅行很酷,就去了,覺得背著一個行囊去世界流浪很酷,就去了,結果到了那裡和自己預期的不同,因為找不到工作,因為遇到了挫折,很多人就又跑回台灣,他們當初的動機,只是覺得很酷,所以發現實際體驗後一點都不酷,就放棄了。其實覺得很酷也沒什麼不好,起碼有動機,因為走出去還是需要勇氣的,覺得很酷卻又不敢踏出去的還是不在少數,但是離開了台灣飛到了外地,在遇到了阻礙還是可以繼續保持出走的勇氣,漸漸習慣了後還是可以保有夢想的初衷,不容易(可以參考這位網友的文章:◎你放下台灣的一切,就為了走別人走過的路?!)。
我在「◎給想出國打工渡假的朋友一些建議」裡就有提到,我很鼓勵大家有機會就多出去旅行,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大,去和內在根深蒂固的價值觀做衝突,也有提到我不是很贊成花錢找代辦這件事,有人說「找代辦≠依賴」,因為你可以省下更多的時間和心力在別的事情上,但是坦白說,在我打工渡假的這兩年裡,我親眼見過許多人去做這件所謂「很酷的事情(打工渡假)」,卻沒有用「很酷的方法」去實現,也沒有抱著「很酷的心態」來體驗人生,他們覺得很酷,只是覺得可以當一個背包客,可以在國外生活、跟老外說話或是走在國外大街上的感覺,很酷,然後回國了朋友問起來會說:『哇,你好有勇氣,好酷喔。』
「◎有故事的人,才懂的意境」裡提到:『一個人只有在一個狀態下是確定正在成長的、那就是不舒服的時候!人一定要到陌生的世界和環境下才會深刻的體會到自我的感受、那時無依無靠的你所表現的是最原始的本能。』
2007年去紐西蘭時是和我老妹一起去的,第二年的澳洲之行就是我自己一個人的單飛,叛逆地避開台灣人的大本營選了墨爾本當第一站,然後還刻意挑了一間沒什麼亞洲人,甚至是台灣人不推薦的背包客棧落腳,我是吃了秤砣鐵了心就是要在「不舒服的環境下生存」,因為我是知道了自己的弱點,既膽小又不夠獨立 ,和陌生人說上幾句話我的臉就會發熱發紅像是猴子的紅屁股,紅通通的。
在那間背包客棧裡,我是當時唯一的台灣人,少數的亞洲人面孔,初期幾天真的很痛苦,沒有認識的人,沒有一點熟悉的安全感,這讓向來只會依賴家人依賴朋友又不夠外向的我很辛苦,即使如此,我還是沒有輕易跟自己的「不舒服」舉白旗投降,很偶爾遇到台灣同鄉在不知道我也是台灣人的情況下用英文跟我對話,我用英文回答後就藉機腳底抹油趕快逃離現場了,就怕多說幾句會讓台灣腔的英文露陷曝光了,不要跟我說我不愛國,因為這跟愛不愛台灣是兩碼子事,只是我個人做事情的堅持。
所以我一個人去辦稅號,一個人去銀行開戶頭,一個人去街上發履歷找工作,一個人去主動交朋友,一個人在異地用第二語言努力生存著。
當我又一個人飛到了伯斯,第二天我就自己沿途走路去探勘別的背包客棧,我不是躲在網路的世界裡查詢台灣人推薦的住宿,用信用卡付款,用按鍵完成訂房,而是選擇面對自己的恐懼,親自走到櫃檯和人群面對面。你問我怕不怕?我怕啊,我是最怕陌生環境的不安和不知所措的恐慌,在去紐西蘭前,我甚至是有人群恐懼症的,我常常只要一和陌生人說話,就會緊張就會臉紅(參考我的:◎一支香菸事件簿) 。
和台灣人生活在一起沒有什麼不好,和台灣朋友一起行動也沒有人說不可以,只是我知道只要一待在可以依賴的環境裡就很難再走出來了,我知道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我想聽到不同於台灣之聲的觀點,我想看到不同於台灣之眼的風景,我想體會不同於台灣文化的風俗民情,套句一個瑞士朋友告訴我的:『如果妳要認識台灣人,回台灣後滿路上都是。』而我也相信If you remain in your comfort zone you will not go any further(如果你只想待在讓自己舒服的圈圈裡,你哪裡都去不了)。
我的骨子裡沒有旅行基因,我不愛旅行,我不愛流浪,可是我喜歡關於情感交流這件事,我在紐西蘭遇到不少台灣人,一聽到我說不喜歡到處移動而且待在一個小鎮都快落地生根了,劈頭就說:『既然妳不喜歡旅行,來紐西蘭幹嘛?』我喜歡和人有互動,喜歡與人交談,喜歡多認識一些當地的朋友,喜歡跟當地人一樣的生活,喜歡跟他們一起坐在太陽下喝下午茶聊是非,但是看在汲汲營營忙著累積「旅遊景點」的台灣人眼中,這是一件很沒有意義而且浪費時間的蠢事。
旅行之於我,是一種過生活的模式。
在台灣很多人也都把「打工渡假」這件事給神化了,覺得「打工渡假=所有事情的答案」,我相信許多人是在這一趟人生的出走裡找到自己的價值和夢想,可是很多人回來後還是不知道想做什麼、也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有更多人是出去前跟出去後的差別只有「護照上多幾個印章」而已,他們把旅行當成是一種競賽,好像去過越多的國家越厲害,越讓人羨慕。
我看過有些人,洋洋灑灑的列出他過去足跡所到之處,數一數,有超過20個國家之多,可是讀對方的文章和旅遊心得卻都是批評和抱怨,他的眼裡看不到生命的美好,徒有琳瑯滿目另人讚嘆的美麗風景照,實在讓我難以想像這是出自一個曾經周遊列國之人的筆下,一樣是小鼻子小眼睛。
有一次和歐約翰先生聊天,我才知道原來他也去過幾乎不下20個國家,我驚呼的說:『我們認識這麼久以來,怎麼你從來沒有跟我提過啊?』
『提過什麼?』他不解的問。
『你去過很多國家這件事啊。』
他聽了,搖搖頭笑:『那些都只不過是「渡假」而已,有些只停留一個週末,好一點的有幾個禮拜,也只有澳洲我是待上一年而已。所以我不覺得是「我旅行過很多國家」,真的就是度假而已,旅行應該是要可以花時間深入去體會當地的生活,去看當地人怎麼過日子的。』這是歐約翰先生的旅行觀。
然後我問他是否會去嘗試當地看似奇怪的食物,他說當然,就像他來台灣也是跟著我們什麼都吃,雞心、牛舌、豬肝、臭豆腐、豬血糕等等,連他最害怕的雞爪和連頭帶尾整隻好好的魚也都強忍著心裡的恐懼嗑掉了。我問他為什麼要勉強自己?他說這不是勉強,只是多嘗試,如果只想著要吃自己習慣的家鄉食物、過自己習慣的老家生活,那還不如回家算了。
他是個小人物,但是他的這番話讓我有不同的覺悟。
旅行對很多其他國家的人來說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像喝白開水那樣再自然不過了,放自己一個假,出去看看不同的事物,去探索這個世界的其他角落,國外的年輕人在高中進入大學前有一年的時間可以去外面的世界闖蕩一番,the Gap Year,所以我在紐西蘭和澳洲這兩年遇到許多只有20歲的年輕歐洲背包客,但是遇見的台灣背包客則幾乎是近30歲了,像我一樣。
在台灣,出國打工渡假被包裝成一件了不起的壯舉,只要你曾經是背包客,曾經出去走一遭,就會被當成是一個充滿勇氣又有故事的人。
曾經讀過一篇很棒的文章「◎壯遊之後:當你成為了英雄,卻忘了把英雄帶回來」,文中很貼切的說:『我流淚,因為回來後的你,換個姿勢仍然選擇繼續沈睡,遺忘所看過驚人的一切,那些痛徹心扉的自白,只是一個知識青年的自我哀戚,壯遊成為一種成就、增添光彩的裝飾品;是一道實驗,完成你更愛自己的手續。』這段話我就不想明說了,自己去體會吧。
這裡還有一點最最最重要的事情我想提出來,那就是安全問題。
我知道最近很多人都在討論很酷的搭便車旅行Hitchhking,或是沙發旅行CouchSurfing,我知道這種省錢的旅遊方式和結識許多人的冒險精神很吸引人,但是很多人卻忽略了這背後所隱藏的潛在危險,我也聽一些朋友提起親身體驗過不好的例子,或許你會說,沒有冒險就沒有收穫,怕死就不要玩,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只要「中標一次」就必須付出很大很慘痛的代價?沙發旅行也發生過男主人強暴女沙發客的案例,搭便車旅行也有被殺害或是人間蒸發的案例,澳洲電影《狼溪Wolf Creek》就是真實案例改編的,也許這些都只是少數不幸的例子,但是就像我說得,只要中標一次就沒得玩了。
不是說不能嘗試,但是老話一句,安全最重要!!!要搭便車旅行,最好是有人結伴而行,尤其是女生,事先最好是讓朋友或是家人知道自己的行程和要去的地點,隨時打電話報平安,要知道像是澳洲或是紐西蘭這種土地遼闊的國家,很多地方是沒有手機訊號的,倘若發生了事情真的會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連牛羊都不會理你,所以如果直覺對方有問題,二話不說馬上閃人。
還有沙發旅行也是,花時間去搜尋對方的資料和評價,如果有任何疑問,可以寫信去問曾經住過的背包客,只要心裡有一絲一豪的懷疑,就不要只是為了省錢而去冒險,尤其是女生,如果入住後發現對方有毛手毛腳讓你不舒服的舉動,一樣二話不說馬上閃人,我就曾經聽過有台灣女生被屋主吃點小豆腐,但是女生卻認為這是一種豔遇的例子,拜託,這絕不是所謂的豔遇,亞洲人太客氣和不善於說「不」這種美德可是在西方國家享有名聲的。
最後至於該不該休學出去打工度假,我想分享嚴長壽的一篇文章《◎教育應該不一樣》或許可以給你們一點想法,但是我也希望你們可以真正讀出文章的用意,尤其是他說:『當然,在交通旅遊這麼便捷的今天,台灣年輕人是有出國,也有修學旅遊,也有到各國民宿體驗生活,甚至這幾年還流行打工渡假(working holiday)。去紐西蘭摘奇異果、剪羊毛,這些磨練,也許讓語言流利一些,或生活能力強了,但這樣打工渡假,跟之前我在巴黎、倫敦、慕尼黑美術館、博物館看到年輕人,大規模深入的學習,這是有差別的。很多台灣年輕人是跨不出大門的,沒有企圖心也沒有勇氣。 願意背著背包到世界各地「深學習」的台灣年輕人,可說是鳳毛麟角,那種挑戰極限的野心太弱了。 』
以上就是我想說得話,你要當我是雞婆或是潑冷水我也不管了,反正就是我個人的經驗和心得,至於關於安全那一點,我還是希望女性同胞們可以聽進去,要會玩,也要懂得保護自己,出門在外隨時警惕保持戒心,讓在台灣的家人朋友知道自己的去向和旅行計畫,這是多一層保障,和酷不酷無關,好嗎?
PS:我文章裡分享連結了不少的好文章,或許可以有不同的想法,但是為了方便閱讀,我在有連結的文章前面放上◎標記。
公告版位
最近可能會很少更新文章,但是臉書會繼續進行。
- Jun 26 Tue 2012 16:34
※想當一個背包客,和酷不酷無關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